“中华水塔”的生态蝶变
编者按
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。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,牢记保护生态环境是“国之大者”,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,以高水平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加快实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路径,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,持续推动人民群众获益增收,让青海生态向美、生态赋能、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青海观察客户端今起推出“两山”理念青海实践系列报道,立体展现青海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坚定信心、实干争先,将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贯穿始终,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、建设产业“四地”的生动实践。敬请关注。
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明慧
地处地球“第三极”的三江源,发源了世界长度排名前10的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3条大江大河,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。
独特的地域造就了独有的自然禀赋,赋予维护生态安全、保护三江源、保护“中华水塔”的重大使命。而今,三江源备受世界瞩目,从省级自然保护区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从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,它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坐标上镌刻下可复制可推广的“青海方案”与“青海智慧”。
望源·绿水青山实现严格保护
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,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,人们常形容“三江源感冒,全球打喷嚏”。过去,这片区域曾面临湖泊减少、草原退化等生态“危机”,甚至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一定影响,三江源的“呼救”唤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。

继实施三江源一期、二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,三江源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,这也是它华美“变身”的重要“分水岭”。一系列从无到有、有中创优、从优向强的原创性改革示范,成为青海贡献于中国或世界的经验和智慧。2021年10月,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。
前不久,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《严格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的通知》,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控措施,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。
总面积19.07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,是全国首批、排在首位、面积最大、海拔最高、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。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0.58万平方公里,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5%,一般控制区面积为8.49万平方公里,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45%。
中国的生态要地、青海的保护重地,坚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理念,在最严格的保护尺度中实现生态向好。
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副处长马应祥介绍,2016年以来,三江源国家公园以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修复为辅,推广运用先进技术,实施了黑土滩、黑土坡、退化草原和湿地、沙化土地等治理修复、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工程项目,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。
看整体成效,三江源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%以上,区域供应优质淡水功能进一步增强,土壤环境长期保持清洁稳定,草地综合植被盖度增加,湿地植被盖度长期稳定在66%左右。
立足生态保护,一笔笔有效投资、一项项有力举措,集结成生态向好的一串串成果。这些年,省委省政府按照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目标,积极探索、大胆创新,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生产发展、居民生活富裕、生态保护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看变·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
“现在和20多年前相比,野生动物种群丰富了、数量增加了,作为高原旗舰物种的雪豹以前只在部分区域分布,而今在全省六州两市均有分布,仅在三江源地区的就有千只左右。”马应祥谈及切身感受。
越来越多的雪豹行踪被发现和记录。雪豹处在高原食物链的顶端,有研究表明,一只雪豹的健康生存下端食物链中至少需上百只岩羊,而支撑上百只岩羊至少需要100平方公里的草地,雪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背后,是国家公园建设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整体变化,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深刻影响。
据不完全统计,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现有雪豹约1000只,藏羚羊7万余头,野牦牛1万余头,藏野驴3.6万余头,白唇鹿1万余头,仅在昂赛大峡谷就监测到金钱豹17只。
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调查力度,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完成,完成了《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技术报告》等,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,加大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,全面系统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现状、变化和栖息地状况,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已启动雪豹和藏羚羊两个物种的智慧监测项目。
同时,建立并运行“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监控平台”“生态管护员信息管理系统终端巡护App”,管护员可通过App报送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突发情况,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监管机制。
很多人和马应祥一样感同身受,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,行经处必能看到草丰花茂的自然美景,成群觅食的野生动物,波光粼粼的“千湖”美景,无不赞叹三江源之大美、国家公园之壮美。

近五年,三江源水量总体偏多,三江源地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9平方公里,每年为下游18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,分别占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总水量的1.8%、49.4%和17%,生态系统功能日益提升。
今天的青海,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、自然保护地新体系基本建立、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、共建共治共享协调推进。
提质·人与自然共生共赢
而今,牧民转变身份成为生态管护员,这正是人与自然从矛盾到和谐的完美转变,他们因为守护着国家公园而倍感荣幸和自豪。
时序拉长,很多生态管护员有了新的身份——牧民摄影师,端起相机记录巡护路上的生态美好,让江源之美具象呈现,这些美丽汇聚的背后正是依托天造地设的自然资源。
说起三江源,人们无不联想到独特的高原高寒气候孕育了原真的自然生态系统,自然空间占比达99.94%,让人们肃然敬畏。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,珍贵的自然“家珍”滋养万物,也为人类生存创造了空间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
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水源丰沛、草木丰茂,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,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项新的选题:着力化解矛盾,预防缓解“人兽冲突”,实现共生共存。
“一方面增加饲草料发放或投喂量,另一方面是直接经济补偿的方式。”马应祥介绍,通过实施有效可行的防控措施,降低食肉动物捕食家畜和造成人身伤亡的频率,减少野生动物和家养食草动物对草场、配偶、空间资源的争夺,实现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生。

建立“人兽冲突”防范预警体系,完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和保险制度,印发《预防缓解三江源国家公园“人兽冲突”行动方案》,依法强化各级政府预防缓解“人兽冲突”的主体责任落实,不断完善肇事防御措施,建立和完善“人兽冲突”防范长效机制和保险赔偿机制,综合开展“人兽冲突”防控体系建设,最大限度减少野生动物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和危害。
一次次跨越,实现了从单纯保护生态,转向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,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阶段。国家公园为青海“代言”,世人聚焦三江源关注青海,青海生态因三江源而与众不同。
编辑:王有婧;
最新文章
- 未婚夫把小三快递到我家,我杀疯了最新小说(苏琪琪陆景泽)全文阅读
- (抖音小说)宋希桐周自屿小说全文阅读免费
- 顾泽清夏青青小说完结版免费阅读 女儿上台演讲,小青梅扬言要跳湖最新章节无弹窗
- 云彣推出南亚DRAM DDR5内存条,单条16GB参数6000CL36
- 分手时才看出女人人品好坏(有这三个表现的女人,一点都不聪明)
- “十四五”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
- 全本哭丧女嫁人后,当朝太子悔疯了:+后续+结局(花枝枝顾衍之楚绾绾)最新章节列表_全本哭丧女嫁人后,当朝太子悔疯了:+后续+结局全文阅读
- 【潍坊寿光】津潍高铁建设按下“加速键”
- 我堕入魔道后,女主她慌了林逸轩安如月推荐完本_已完结我堕入魔道后,女主她慌了(林逸轩安如月)
- 中国稀土集团,严正声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