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个转企”不只是名称之变(新知)

时间: 2025-07-23 09:21:00

【现象】

山东一家手机店的老板不久前刚办完“个转企”,转企后,他的公司不仅拿到了“国补”资格,交易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,还以企业身份申请了扩大经营需要的贷款,正在计划新开连锁店。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公布《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“一件事”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明确优化“个转企”办理流程,降低转换成本。

【点评】

为什么个体工商户转企后,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?因为“个转企”不仅是个体工商户“名”的更改,更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,会带来更多“实”的变化。这一系列变化,有助于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,增强市场竞争力,拓展发展空间,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。

我国的民营经济本就发端于个体工商户。浙江温州1980年颁发了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。此后,“个体户现象”席卷全国,开饭馆、卖服装、修自行车……当代中国民营经济的“种子”就此播下。如今,我国个体工商户达1.27亿户,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,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但个体工商户发展也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、土地不能竞标、融资贷款难等竞争劣势,并且相对于企业来说,在经营领域、品牌效应、竞争能力等方面缺乏比较优势。因此,在经济发展过程中,一些有实力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,可以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、增强竞争力。一些知名企业创业之初也是“个体户”,随着经营扩大,逐渐转为企业,最终闯出一片天地。

“个转企”早已有之,此次《指导意见》的出台是为了加大培育帮扶力度,简化手续、提升效率。个体工商户通过直接变更方式转为企业,不仅可以依法保留字号等经营要素,还可以同步办理税务、社保、公积金等相关事项,符合条件的行政许可也予以延续。这相当于给数量众多的经营主体打开一条更加便利的“上升通道”,能够让广大个体工商户更便捷地共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果。

“个转企”是一个撬动市场活力的支点。我们谈产业升级,可能会先想到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。其实,和老百姓生活十分贴近的服务业也在不断迭代升级。有九成个体工商户集中在服务业,业态以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为主。这些个体工商户发展得越好,市场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就越畅通,“神经末梢”就越敏锐,老百姓就业创业的“蓄水池”就越充盈,街头巷尾的“人间烟火”就越璀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个转企”能帮助个体工商户更好成长,但绝不意味着要对个体工商户揠苗助长,最关键的是充分尊重个体工商户自身对经营模式的选择。

一些“成长型”“发展型”和“名特优新”个体工商户,如果愿意转为企业,相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梯度培育,加强政策支持,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倾斜力度,助其一臂之力。也要警惕一些地方设置有关“个转企”数量、增速或者比例的指标,强制、诱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,搞形式主义。“个转企”这个“手续”产生不了经济效益,通过“个转企”让经营主体更好地发展,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。有些个体工商户就是选择走“小而美”的路子,各地要想办法优化它们的营商环境。

个体工商户是民营企业的“孵化器”和“后备军”。畅通“个转企”,促进个体工商户迸发更大的能量,将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活力之基。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7月23日 05 版)

来源:人民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