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炼城市韧性 应对天气任性 降水大户咸宁多管齐下为“看海小区”摘帽
大雨说来就来,高温持续攀升,台风频频光顾……极端天气频发,对城市应对能力形成严峻挑战。
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重点任务时明确,“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”。
咸宁,湖北“降水大户”。2024年湖北年平均降水量为1129毫米,咸宁市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。
当天气越来越“任性”,城市如何修炼“韧性”?8月6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咸宁市,探访多个易涝点,解码湖北韧性城市建设样本。
调蓄池“上岗” 内涝情况改善
8月6日10时,咸宁高新区启迪合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工地上,挖机、吊车正加紧施工,一个面积约5个足球场大小的调蓄池已初现雏形。
西南方向约800米处,就是高新区的6个易涝点之一——始峰悦府。去年7月,咸宁遭受强降雨袭击,该路段最深积水达1.74米。
“前不久的强降雨,始峰悦府没有出现明显积水,说明调蓄池发挥了关键作用。”咸宁市住新局项目管理局项目负责人万子辉告诉记者,尽管工程尚未全部完工,但已具备基本调蓄功能,内涝情况大为改善。
始峰悦府小区处于浮山片区最低处,恰似“碗底”。片区雨水均经浮山河河道汇入淦水,河道恰与该小区的暗涵(地下河)相通,暗涵过流能力较小,最高仅40立方米/秒,与周边地区70立方米/秒的流速相比差距显著。
为化解城区渍水困境,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部门在省住建厅指导下,抢抓中央“两重”政策资金支持机遇,谋划全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,推动系统化治理。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实践,建设调蓄池成为破解该片区渍水难题的关键“钥匙”。
通俗而言,调蓄池就是一座雨水临时仓库,暴雨来袭时,它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,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;暴雨过后,再将储存的雨水有序排出。如同海绵一样“吸水—存水—放水”,帮助城市应对暴雨时的排水压力。
今年4月,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正式开建。项目新建2个总库容达到13.6万立方米的生态调蓄池,同时提标改造雨水管网,达到20年一遇城市内涝防御标准。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,浮山片区汛期“看海”现象有望成为历史。
“超级海绵”蓄积雨水灌溉农田
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,是咸宁打造韧性城市的鲜活缩影。眼下,咸宁杨下片区、咸安区老宝塔河片区等多个排水防涝相关项目同步推进,进一步增强城市韧性。
在咸安区马桥镇樊塘村,杨下片区2号调蓄池刚刚建设完工。咸宁市住新局项目管理局项目负责人徐柠介绍,去年,该市对杨下河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。新建3个调蓄池,如同“超级海绵”,在暴雨来临时吸纳大量雨水;拓宽排涝渠道,让雨水能够更顺畅地排出;配套排涝设备,为排水防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。这些调蓄池均靠近农田。平时,它们摇身一变成为灌溉水库,为下游数百亩田地供水,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“这是打造韧性城市的典型样本。”对咸宁排水防涝采取的系列举措,上级主管部门如是评价。
韧性城市,这一防灾减灾领域的社会术语,逐渐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新潮流。它是指城市在面对灾害时,具备抵御冲击、快速恢复并提升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,强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汲取灾害经验,维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。
面对“任性”天气,湖北“韧性”几何?
从更具韧性的基础设施中,能读出湖北答案:2万余公里雨水管网织就防涝“安全网”,6959立方米/秒排涝泵站规模,95万立方米/小时应急抽排能力守护城市“韧性”,海绵城市面积占比达到35.6%,城市更有“弹性”、更会“呼吸”。从地下管网的“毛细血管”到抽排系统的“动力引擎”,从海绵城市的“生态智慧”到多措并举的“协同共治”,一系列治理创新举措,让湖北的城市在应对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,也传递出直抵人心的城市温度。
(原载《湖北日报》2025年8月11日第2版)
最新文章
- 特朗普透露美准备为乌提供安全保障 具体内容暂不明
- 对穆斯林进行“无差别攻击”?印度东北邦驱逐风波再起
- 南海热带低压生成 将于17日夜至18日晨登陆琼粤沿海
- AI赋能生物制造的产业化落地:香兰素一年从零起步量产百吨级、辣椒每亩增产近3成
- 科沃斯半年狂揽86亿!扫地机器人“双雄”中报出炉,行业进入产品成熟期
- 游客质疑大理龙龛假警察管制交通,官方:确为警务人员,摆渡车已经报备
-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
- 青春赛道展锋芒!广东青少年田径健儿全国赛场书写新篇
- 21℃草原上的速度对决!冬奥赛道迎来千骑竞逐
- 鸿雁南飞别离久:+后续+结局(洛瑜萧晏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(洛瑜萧晏)鸿雁南飞别离久:+后续+结局免费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(洛瑜萧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