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完旧账靠真本事,车企要习惯没有补贴的世界|钛度车库

近期,工信部发布了《关于2016~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》,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揭示过往合规性的“石子”。
公示显示,由于申请补贴的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,或车辆未按有关要求上传运行数据,多家车企在2016年至2020年间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均较申请金额有所减少。
其中,比亚迪在此期间实际获得补助的车辆数量较申请数量减少了近5000辆,对应的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了约1.42亿元。长安汽车实际补助车辆减少了约438辆,补贴金额减少了约1327万元。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际补助车辆减少了约2776辆,补贴金额减少了约9700万元。此外,东风汽车集团在2017年至2020年间核减的补贴金额超过3700万元;一汽集团核减金额超过1090万元;奇瑞汽车的核减金额接近比亚迪,超过1.4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斯拉于2020年首次参与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,其申报推广的车辆均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。
对此,奇瑞在一份情况说明中解释称,被核减原因中提到的“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”,主要原因为此次审核中,要求销售终端提供相关凭证作为新增补充材料。但在2016—2020年这批车辆销售期间,当时的政策并未要求经销商收集相关凭证。
这份迟来的“期末成绩单”不仅是对历史账目的厘清,也可以看作是一次行业“挤水分”行动,它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——政策红利期已彻底终结,合规经营与技术创新成为生存底线。
巨额核减背后,十余年的补贴之路
新能源汽车补贴始于2009年,最初是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给予补助。次年,补贴对象扩展到私家车。这一阶段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试点城市,补贴标准较为宽松,重点在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初步应用和市场培育。
进入2013年,补贴政策开始细化,依据续航里程分档设定补贴金额:纯电乘用车按照纯电续航里程给予3.5万~6万元不等的补贴,纯电续航大于5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享受3.5万元补贴。
2016年,首次引入电池供应商白名单制度,要求使用进入工信部目录的国产电池,三星、LG等外资企业被排除,直接推动宁德时代等国内电池企业崛起。技术门槛也同步提高,2017年进一步加入电池能量密度指标。与此同时,2016年设置了补贴逐年退坡机制。
2019年政策转向严厉退坡:取消地方补贴,国补金额腰斩。补贴政策的逻辑是以阶梯式退出倒逼产业自立。2020年为应对市场波动和疫情,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并放缓退坡节奏,但产业已进入自发增长期。2022年补贴彻底退出时,中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688.7万辆,占全球60%。

根据公开资料整理
补贴是许多行业在发展初期有力的“助长”手段,然而,一体两面。新能源汽车补贴过程中也并非没有波折。例如2016年,2016年财政部就曾揭露了5家涉及金额超10亿元的骗补案。不仅追回了被上述5家典型企业违规获取的补贴资金,并决定取消情节最严重的一家企业生产整车的资格。
当然,瑕不掩瑜。十余年的补贴虽经历骗补纠偏、技术指标反复调整等波折,但最终促成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1.7万辆和50.7万辆,同比增速均超过50%。202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.7万辆,同比增长10.9%。而到了2024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86.6万辆,同比增长35.5%。
与价格战监管前后呼应
就在补贴审查的闸门落下,对部分车企现金流构成现实压力前不久,监管层对当前席卷行业的价格战也出手干预。
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明确表态将重拳整治恶性竞争,优化产业结构,强化监管执法,强调“价格战没有赢家,更没有未来”。
这两项看似独立的事件实则前后呼应,构成了对汽车行业一致的政策“矫正”。 其深层逻辑在于:补贴的实质性退坡乃至退出,直接抽走了支撑车企利润和定价策略的重要支柱,过去丰厚的补贴摊薄了高昂的生产成本,为定价提供了缓冲空间。支柱抽离,成本压力骤增。
巨大的市场体量吸引了众多玩家涌入,产能快速膨胀,竞争格局急剧恶化。一面是刚性成本的上升,比如补贴退坡、原材料波动、技术研发投入持续,另一面是市场增量虽大但竞争参与者更多、消费者选择更广、对性价比要求更高。双重压力下,车企的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。为了在“后补贴时代”抢占市场份额、维持生产规模、消化过剩产能、清理库存,价格战成为了最直接、最惨烈的竞争武器。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: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增长4%至10.6万亿元,但利润却同比下降8%至4623亿元,利润率跌至4.3%,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%的平均水平;今年一季度趋势延续,收入增8%至2.4万亿元,利润降6%至947亿元,利润率进一步探底至3.9%。价格战对行业盈利能力的侵蚀可见一斑。
监管层此时介入价格战,恰是预判到政策退场与市场失序可能形成的叠加风险——既防止“断奶期”演变为“失血期”,更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。
近期,市场已显现积极变化,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参与价格战的车型数量显著减少,促销力度也从高点回落,新能源车折扣率降至10.4%的较低水平。
市场驱动转型已无退路
无论是厘清过往补贴,还是遏制当下无序价格战,短期内,市场的增长节奏可能会慢下来。但放在更长的周期看,当依赖补贴和价格刺激的旧路径逐渐失效,市场竞争将回归产品和效率本身。
今年上半年,前十五大汽车集团合计销量1443.4万辆,占总销量的92.2%。其中比亚迪、上汽、吉利、一汽、长安位居前五。新能源车市场则更为集中,前十五大集团合计销量659.9万辆,占比高达95.1%,留给二三梯队的空间越来越小。
从消费端观察,今年上半年新势力频发的质量问题、设计缺陷和售后纠纷引发热议,促使许多消费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差异化优势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“光环效应”开始消退,产品力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品牌更容易赢得市场青睐。
例如小鹏汽车以全栈自研智能驾驶在10万级市场构筑护城河;比亚迪今年落地的兆瓦级闪充技术将充电时长压缩至分钟级。不少品牌也通过精耕细作,构建梯度品牌矩阵。同时,当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,全球化布局已成关键胜负手:比亚迪2024年海外营收占总收入近三成;奇瑞的海外贡献度更是高达四成以上。这些多元化的探索共同指向一个结论——后价格战时代的生存法则,在于将技术突破、品牌溢价、用户体验和全球拓展编织成难以复制的价值网络。
在行业转型的关键当口,近期推出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是对补贴清算与价格管控之间的“过渡性衔接”,更是一种具有战略导向意义的结构性调节工具。通过中央财政与地方补贴协同发力,对报废国三及以下燃油车并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给予万元级支持,这一政策跳脱了过去“补企业”的模式,直接作用于消费端,既避免了市场扭曲,也有效激活了用户需求。
其核心价值不止于短期销量提振,更在于为企业赢得了产品升级与技术切换的“缓冲窗口”。在补贴断崖式退坡、价格战刚被按下暂停键的当下,以旧换新政策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稳定释放消费动能,重新构建起“消费升级—产业提质”的双向通路。
商务部数据显示,截至5月底,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,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%。基于2025年国家促消费的政策取向及未来环境变化趋势,乘联分会已将2025年乘用车零售预测上调至2405万辆,同比增长5%。
巨额核减、价格战监管有效遏制了低质竞争,而以旧换新政策则成功引导消费升级与产品升级形成正向循环,为车企向高价值区间转型开辟了通路。行至2025年中,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愈发直接且残酷,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企业战略,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:精准定位、加速转型。
(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|韩敬娴 编辑|李玉鹏)
最新文章
- 宝钢股份股价下跌1.56% 携手力拓亮相链博会
- 青海省大通县国道227线因降雨导致山体滑坡 实施临时交通管制
- 《语山蒋璐璐》老板生日,显眼包同事把每个人工资扣五百小说全本章节在线阅读
- 爱意如花,枯不可追(曼云邹星辰)最新章节_爱意如花,枯不可追全文阅读
- 江挽星季临朔小说全文 江挽星季临朔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
- 妹妹一心攀高枝(赵香玉赵香月)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- 全本小说大结局阅读《未婚妻怀孕后,我却娶了敌对公司董事长》白晚棠张涛
- 复旦大学与云南疫苗实验室、沃森生物将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
- 时光逆旅全文(钟若徐闻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时光逆旅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(钟若徐闻)
- 童养夫为了白月光想虐我?没关系我还有九个(崔清乐顾北寒)最新推荐_最新推荐童养夫为了白月光想虐我?没关系我还有九个(崔清乐顾北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