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新南里社区治理探索|学院内部餐厅开设“社区饭桌”

时间: 2025-07-14 08:55:00

全国市长研修学院(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)位于朝阳区小关街道惠新南里社区。2023年,学院培训班暂停举办,为学院职工、学员提供餐食的餐厅也同步停止经营。2024年,随着培训工作逐步恢复,职工和学员的就餐需求多了,餐厅也恢复了经营。单位有自己的餐厅,让周围写字楼的上班族十分羡慕,时常有人来问内部餐厅能否对外。经学院同意,餐厅开设起外卖窗口,可不久后发生了一件“怪事”——来排队买饭的不止上班族,队伍里一大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。

惠新南里社区常住居民有5500多人,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900人。社区党委书记王文宾说,在整个小关街道辖区内,惠新南里社区的老年人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,但比例是最高的,居家养老的需求很旺盛。以“食”为例,街道辖区内虽然有养老驿站,但在腿脚不便的老人眼里,距离还是远了一些,“在居民的微信群里,就近办一个社区饭桌是大家共同的愿望。”

学院里的餐厅有供给能力,小区里的老人又有实实在在的需求,从学院到社区,办好这张社区饭桌的想法不谋而合。小关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很快成为社区饭桌开办后的第一个对接试点。除了外卖窗口,这里还腾出空间开设了堂食,让老人有更多选择。

社区饭桌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青睐。

在街道与学院的配合下,惠新南里社区联合社区饭桌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,辖区老年人凭有效证件,可以享受专属优惠价格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,社区饭桌还提供免费送餐到家的服务。

“少盐少油是老年人的普遍需求,除此之外,我们还要关注老人的个性化需求。”提到餐食的品质,餐厅负责人毛迅说,他不光每天把菜单发在用餐群里,还会通过微信群收集老人的意见建议,不断改良菜品的口味,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。

用餐群人数很快超过450人,餐厅又赶紧开了第二个群。随着微信分享,再加上居民口口相传,如今社区饭桌火遍了街道辖区。街道和社区为老人组织的活动很多,有一天活动刚结束,有的老人准备回家做饭,听大伙儿夸赞社区饭桌,立马来了兴致,这一中午,社区饭桌一下子就多了十多位顾客。

从拿一栋居民楼做试点,到惠及整个社区,再到街道其他社区的老人也“闻着香味”赶来买饭,社区饭桌服务的老人越来越多。毛迅说,现在不少周边街乡辖区的老人也都来买饭了。

【治理亮点】

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,如何提升基层服务效能,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各方面需求,是社区面临的一道考题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在一个街乡的辖区内,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,他们的服务对象都有可能延伸到老人。通过党建引领,激活辖区内的优势资源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,合力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各类难题,让老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。对于社区来说,有了辖区单位的支持,日常工作也有了更多的好帮手。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记者:景一鸣